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
本站导航
上海移动
上海联通
上海电信
网站服务
 
热门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休闲

轰赶“和服母女” 爱国反应是否过度

2009-03-23 10:18:12 来自: 浙江在线

“不要穿和服在武大拍照!”“穿和服的日本人滚出去!”3月21日下午,一对操武汉口音的母女在武汉大学樱园内穿和服拍照,引来众多学子围观声讨。十多人自发轰赶“和服母女”。记者上前询问得知两人为母女。问她们为什么穿和服来樱园,这对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母女表示:“穿和服拍照只是觉得好看,没考虑其他的,没有任何意图。”(3月22日《长江商报》)

  1938年,日军侵占武汉,将司令部和后勤部设置于武汉大学。为了缓解在此休养日本伤兵的思乡情绪,亦有炫耀武功和长期占领之意,日军从日本移植樱花,种植在武大校园。这就是武大樱花园的缘起。尽管每逢春季樱花开放之时,武大樱花园游人如织,但是,看樱花也容易让人想起那段不堪回首的国耻。国人穿着和服在带着国耻印记的樱花园拍照留恋,这不是崇洋媚外,拿国耻当有趣吗?武大学生自发驱赶在樱花园穿和服拍照者,其动机与心情,不难理解。

  笔者注意到,“和服母女”事件在网上也掀起了轩然大波。短几小时的时间,腾讯网网友留言达7万条之多。舆论对此的关注热度由此可以窥见一斑。有人认为,母女穿和服拍照属个人行为,大学生驱赶她们有失风度。但是,更多的人向和服母女扔出了不爱国的砖头。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和服母女”拍照事件呢?

  我对此的观点是,国耻不能遗忘,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值得肯定;但是如何记住国耻并不是不穿日本和服这么简单。何况,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心理,还包含民族宽容胸怀。我们对和服拍照事件可以发表不同的看法,也可以对穿和服的母女提出善意批评,向她们说明穿和服拍照与樱花园的氛围不协调。但是大学生谩骂、驱赶“和服母女”的行为有失大度与理性,颇有点上纲上线,爱国反应过度的意味。

  和服是日本民族的象征不假,在樱花园穿和服拍照的举动确实值得商榷,也容易激怒人们的爱国情绪。但是和服只是日本的民族服装,不是日本军服。普通市民也不同于公众人物。穿和服拍照与赵薇当年穿日本军装上杂志,并不是一码事。如果说作为公众人物的赵薇穿日本军装伤害国人感情的话,普通市民只是偶尔穿和服拍照留恋,又不是整天穿和服在街上转悠,只能算是个人行为,大可不必对此上纲上线,把穿和服拍照与爱国卖国、民族尊严这样的大道理扯在一块。

  穿和服拍照就是忘记国耻,按照这样的爱国逻辑推算下去,把武大校园的樱花树砍光了,眼不见心不烦,岂不更加清净?谩骂、驱赶“和服母女”的爱国逻辑也值得商榷。“穿和服拍照只是觉得好看,没考虑其他的,没有任何意图。”这对“和服母女”或许说的是句实话。在这个价值、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我们为何不能大度地宽容穿和服拍照留恋的普通市民呢?

  事实上,对于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有罪的是人,而不是物,樱花与服装都没有“国耻”原罪。国人偶尔穿和服并不能说明什么、代表什么。我们与其对穿和服拍照上纲上线地宣泄爱国激情,还不如理性地表达爱国情感,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提高民族地位方面做点实事。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