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伟 吴静
2012年伦敦奥运会虽已落下帷幕,但有关、无关比赛的讨论却依然热烈。十余天中,作为一个铁杆体育迷,笔者常常观战到深夜,为奥运健儿加油喝彩,赛事本身的精彩与激烈毋庸置疑,而比赛之中、赛场之外,也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现象”,联系通信业的现状,颇值得通信人深思。
从“让球风波”看唯KPI论
随着蔡、付海峰干脆利落地以2:0击败丹麦组合,将羽毛球男双金牌收入囊中,中国代表队实现了奥运历史上羽毛球项目的首次大包揽,骄人的战绩令国人自豪,让世界惊叹。然而,前些日子国羽一对女双选手涉嫌“让球风波”,被取缔本届奥运参赛资格的阴霾却始终在笔者的脑海中挥之不去。运动员刻苦训练,艰辛备战,却不得不接受这样残酷而荒谬的结果,这个责任该由谁来承担?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们,奥运代表队的教练们,是不是该好好反省反省了?为了金牌,为了更好的成绩而丢失了奥林匹克精神,伤害亿万观众,损害国际形象,这种做法值不值当?
由此,笔者自然而然联想到包括通信业在内的很多行业、企业信奉的KPI,与竞技体育场上的唯金牌论、唯成绩论何其相似。重压之下,一些员工为了完成指标,为了漂亮的“业绩”,降低服务规格,盲目推荐业务,甚至不择手段做一些违背职业道德、违背客户利益的事情。这些,都应该给我们的管理者和员工们敲响警钟,切莫因小利而失大义。
从“裁判闹剧”看人事管理
在自行车女子团体争先赛上,郭爽、宫金杰组成的中国队在决赛中被莫名判罚犯规,与中国自行车首枚奥运金牌失之交臂,当值裁判团无法提供任何犯规依据举证。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英国自行车选手在出发不利的形势下,“巧妙”摔倒在赛道上,赢得了重新比赛的机会并最终夺得冠军。在女子射箭团体决赛中,韩国射出的2箭9环被改判为10环,最终以一环优势力压中国队“赢”得金牌;韩国游泳名将朴泰桓在男子400米个人混合泳预赛中因起跳犯规被取消成绩,经过申诉竟然又站在了决赛赛场上;日本拳手清水聪站在比赛中6次击倒对手却被判负……一幕幕由裁判主导的丑剧、闹剧不仅让很多运动员的努力付之东流,也将自己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人们不仅质疑,裁判的道德在哪里,底线在哪里,原则在哪里,公平在哪里?
反观通信行业,每家运营商都是拥有数十万员工的大企业,其中大大小小的管理者都在日常工作中扮演着“裁判员”的角色,少则管几人,多则管理数十人乃至上百人,提岗提职,加薪加奖,决定着他们的前途和命运。那么,我们的管理者是不是在心中有一个天平,不凭个人喜好任人任事,不以主观印象判别优劣,即便难以绝对公平,但是否能负责地对待每一名下属员工,做到问心无愧?
从“金牌悬赏”看激励取向
有英国媒体整理了部分国家和地区对获得金牌运动员的赏格,少则数十万元(折合人民币),多则数百万元,其中马来西亚为本国运动员开出了近800万元的天价金牌赏格,中国奥运冠军也将获得来自国家体育总局和地方政府逾300万元的奖励。其实,为了激励运动员取得好成绩为国争光,很多国家不惜重金悬赏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倒是英国政府的“一毛不拔”显得非常“另类”。他们认为,“胜利本身已经是最好的回报”,并且,虽然没有现金奖励,但英国皇家邮政届时会设计印有该国冠军运动员头像的邮票,在全国500多个邮局发售。
英国政府的“吝啬”令人深思,在笔者看来,这未尝不是一种更为合理的激励取向。 现在很多企业遇到发展瓶颈或指标压力就搞竞赛,信奉“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名目繁多,奖金惊人,也确实取得了一些“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从长远来看,可持续性却不足。员工为企业作出了贡献,搞些物质奖励本无可厚非,但也要把握个度,加薪晋级自然人人喜欢,但事事谈钱反而看起来像一桩交易,况且,很多时候员工更希望得到企业的信任和尊重,以及置身其中的成就感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