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
本站导航
上海移动
上海联通
上海电信
网站服务
 
热门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评论:假宽带何时才能遇上真监管

2012-10-09 11:39:43 来自: 人民网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日前揭秘北京、四川、天津、深圳等地的“假宽带真相”,清华大学网络技术专家先后在上述地区测试,发现网速带宽普遍低于宣称数值,用户花高价买来的高速宽带,实际根本没那么快,比如用户买6兆的独享宽带,实际在高峰期测速才0.5兆,而非高峰期也不过3兆,一些二三级宽带运营商为牟利“一带多卖”,承诺独享宽带,实际多人共享。

  那么,国内多地宽带何以不宽,甚至缺斤少两?问题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问题,恐怕在于宽带运营商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罔顾消费者利益。

  据报道,目前我国宽带运营体系,除联通、电信等一级宽带运营商外,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二级、三级宽带运营商及小区宽带运营商,他们从上一级宽带运营商手里集中购买一定数量宽带,然后再转售给宽带用户牟利。大量宽带用户拥挤在有限的宽带资源上,必然会导致网络拥挤,网速急速下降。

  对此,由于专业知识匮乏及信息不透明,消费者往往难以知情,即便有所怀疑或质疑,甚至感觉上当受骗,也有专家或宽带运营商拿出一整套专业理论诡辩,说责任在下载源,或责任在传输损耗、服务器响应慢等。总而言之,一切均是“技术损耗”,而非人为因素。消费者往往很难判断,又能奈他如何?

  可以说,宽带运营商背弃当初向用户推销宽带时许下的独享宽带、保证网速的承诺,把有限的宽带资源分卖给尽量多的用户,来摊薄运营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这种制造“假宽带”的做法,实质上是一种“真忽悠”,涉嫌对消费者进行典型的恶意欺诈,“伤不起”的,不仅是网民的知情权、高网费和上网冲浪的舒适度,还有网络点播下载、在线视频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他们也要严重受制于宽带速率。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