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广大手机用户来说,通过免费WiFi网络或者包月数据流量套餐来使用微信业务,可以减少大量的短信及语音通话费。而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微信所带来的,似乎将是传统通信时代的结束。
以用户规模最为庞大、所受冲击也最明显的中国移动为例,来看看微信对电信运营商造成了怎样的冲击。中国移动近日公布的2012年财报显示,虽然该公司凭借其庞大的用户基数再次实现了营收及净利润的双增长,但其营收增幅已经滑落到了近六年来的最低值,净利润也只是小幅增长了2.7%。
这份财报所反映出来的,并不仅仅是中国移动受内外夹击而进入“微增长”阶段的尴尬,更是微信等OTT业务对传统通信业务的挑战、替代甚至是颠覆。
更能反映走势的一项数据是ARPU(平均每月每户收入)。虽然中国移动的用户规模还在不断增长,但其用户的平均消费量正在持续走低,2012年的ARPU值已经降至68元。
与以上数据形成反差的是,中国移动在2012年的无线上网业务流量同比增长187.6%,收入比上年增长53.6%,成为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需要强调的是,这个“无线上网业务流量”的增长,正是由微信等移动互联网业务所驱动的。
这似乎有点讽刺——运营商的语音、短信业务正在遭受微信的替代,但同时,运营商的数据流量增长又得益于微信的迅猛发展。
也正是这种危险而又微妙的关系,让电信运营商与微信的亲疏远近难以界定。目前,电信运营商正在一边享受着无线上网业务流量的增长,一边抱怨着促进这一增长的微信对其传统业务造成了冲击。
实际上,国内运营商曾经有机会像欧洲运营商一样,推出自有品牌的OTT业务与互联网公司争夺用户——它们曾分别推出了各自的移动IM业务“飞聊”、“翼聊”和“沃友”,希望能够应对微信对于运营商短信及语音业务的蚕食,但遗憾的是,三家运营商都没能有效阻挡行业外竞争对手的侵袭,自有业务形同鸡肋。
这恰好印证了一个事实:虽然国内电信运营商谈了那么多年的“去电信化”,但固有的机制、体制决定了它们不可能打破束缚,也不太可能创造出一款像微信那样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品。从“飞信”到“飞聊”的失败过渡,就是运营商无力创新的例证。
国内电信运营商真正意识到微信带来的危险,已经是2012年年底了,而那时,微信用户已经快速增长到了接近3亿。
在当年11月召开的“中国移动全球开发者大会”期间,中国移动总裁李跃首次公开表达了对OTT业务的态度。李跃表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正在对传统运营商业务造成猛烈冲击,尤其是在OTT业务的挤压下,运营商的短信及语音业务都受到了极大挑战;希望腾讯的业务能保护现有的总体环境。
在三个月之后的2013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再次表述了OTT业务对电信运营商的短信及语音业务所造成的剧烈冲击。奚国华强调,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竞争,远比通信行业内的竞争更加激烈。
两位运营商高管的坦白,被业界视为运营商的觉醒。在此之后,后知后觉的电信运营商们开始了对以微信为代表的OTT业务的“讨伐”。
据电信运营商内部人士透露,国内三家电信运营商正在研究“对微信业务收费”的相关事宜。不过,三家电信运营商与腾讯公司目前并未展开正式的谈判。
运营商酝酿对腾讯公司转换收费模式的逻辑是:腾讯公司在不进行网络投资的情况下,以较为低廉的价格租赁运营商的宽带网络,发展向用户提供免费语音及数据服务的微信等OTT业务,对运营商的短信及语音业务造成巨大冲击,不符合公平竞争的原则。
而腾讯公司则认为,宽带网络应该是一种基础设施,互联网公司可以与运营商一起营造双赢的局面,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提供更多的增值业务给用户,而不是在基础通信服务上分一杯羹。
运营商与腾讯公司之间的谈判,不仅将取决于双方的博弈,主管部门工信部的态度也将成为关键所在。据悉,工信部已召集三家运营商及相关OTT企业召开内部会议,讨论OTT业务对运营商网络资源的占用等问题。
据了解,虽然目前三家运营商并没有确定将会采用哪种收费方式,但可以肯定的是,运营商不会再像以往一样只向腾讯公司收取固定的宽带租赁费,还会针对微信等OTT业务收取相应的费用。另外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收费模式的变化将出现在运营商与腾讯等互联网公司之间,用户对微信等业务的使用并不会受到影响。
以上内容由北京选号网提供,选号网是北京最大最专业的手机选号平台,珍藏大批精选靓号! 选好号-靓号-生日号-吉祥号-就到〓北京选号网〓 只要您的一个电话/一个定单,手机号码免费送到家,货到付款模式让交易更便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