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认为右边这台手机用的是四核处理器?”高通公司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推行官阿南德·钱德拉塞卡尔望着台下,效果没有一自己举手。
台上他演示了两台不一样的手机,一起运行了一款捕鱼游戏,右边手机上的鱼络绎极快,而左边小鱼行动迟缓。然后他揭晓谜底,右边手机用的只是双核处理器,而左边的用的是竞争对手的四核产品。
阿南德说,手机厂商和消费者只关心结束效果和领会,至于毕竟多少个核并不重要。
“安卓的硬件竞赛快走到头了,领头的厂商都在功用、交互上下功夫,谁再开发布会还在垒硬件就不达时宜了,国内的厂家要尽快走出这个误区。”在谈及相关硬件参数时,雷军补偿道,“一样的参数,不一样供货商,不一样的厂商,领会也会差许多!”小米科技CEO雷军在微博上标明。
要知道,小米开始面市即获得成功,与雷军宣扬的首款2000元以下的“双核”配备有不小的联络。如今,这现已不能再吸引到满意的注意力。
“双核现已灵敏成为干流智能手机的根柢配备,如果你的产品连双核都不是,根柢就进不了运营商的收买名单。”一个国产手机负责人早年对记者慨叹。
除了芯片之外,手机的屏幕也灵敏从当年的3英寸屏升级到后来的4英寸、4.5英寸、5英寸。华为即将发布的Mate就达到了6.1英寸,而苹果的iPad mini也不过是7英寸。显着,屏幕大小之争也到头了。
疑问是,当全部硬件配备都不再成为吸引消费者的噱头,那么,手机厂商下一步争啥?
当时除了苹果之外,其他手机厂商能选的智能途径无外乎Android和Windows两种,厂商能在Windows基础上所做的改进不大,可发扬的舞台只剩下了Android。
一个国产手机厂商负责人曾暗里标明,撇除对产业链的纵向联系才干,三星手机吸引消费者的一个重要优势就是对Android系统的优化。在消费者感受来说,就是虽然都是一样的Android系统,但三星的手机“更好用”。
因此也不难理解,为啥三星比来不断释放出要“单作”的信号,希望能在Android之外打造自己一起的生态系统,这将成为三星产品差异于其他厂商的重要差异化竞争力。
一样的应战也摆在中国厂商面前。“时辰过得很快,到了下半年,手机厂商如果不趁早寻找差异描写,将会面临同质化严肃的结局。”高通公司副总裁沈劲在微博上标明,“品牌和领会”是中国手机厂商实在的希望地址。
选号网小编总结:有竞争固然是好,可是这种无息的“核战争”,最终是不是真的会给广大手机用户带来好处才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