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
本站导航
上海移动
上海联通
上海电信
网站服务
 
热门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休闲

社交网络放大式传播 救灾信息巨流

2013-04-24 12:06:16 来自: 21世纪经济报道

  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数秒钟之内,一个名为“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的机构在其新浪认证微博上发出了首条地震相关信息。“雅安震感强烈。”8时04分,第一条来自雅安当地网友关于地震的微博由“晃动的菊花”发出。

  微信、人人网的情况也类似。微信平台于4月20日14:30上线的“芦山地震救助”公众账号,在24小时内收到信息7.7万条,用户超4万个。在震后48小时和72小时,该微信账户收到的信息分别达43万条和54万条。人人网上的首条地震信息于4月20日8:03发出,截至第二天中午12点,有超过100万人人网用户参与救灾信息传递和网络寻人。

  与救援队、道路、帐篷、水、药品一样,及时、透明的信息也是抗震救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而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则首次成为中国巨灾救援中信息聚合的关键渠道。

  而且,社交网络在发挥信息发布、救灾动员等诸多平台功能的基础上,对虚假信息亦初步形成了纠错机制。“与日本大地震、汶川地震时线下谣言满天飞的情况相比,这一次不实信息明显减少,而且很快得到澄清。”上述新浪人士称。

  腾讯方面称,其微博平台在4月20日、21日的名人消息量周同比增长37.61%、29.81%。在地震首日多地通讯中断的情况下,其中的“微博报平安”话题在数小时内有30万人次使用,广播量达到2000多万。

  地震发生后的几分钟内,新浪微博的时事热搜榜上,“地震”、“雅安”迅速蹿升至前两位。中国国际救援队、四川发布、天府微博聚焦四川、成都发布等政府官方微博纷纷参与直播地震相关消息,成为外界获取地震信息的重要来源。

  社交媒体的放大式传播,使其成为雅安地震的重要信息发布平台。“中国国际救援队”在灾难发生的半小时内即对灾情进行播报。国家地震台网的官方微博“中国地震台网速报”还通过私信的形式向微博用户发送灾情信息。

  这些救灾信息在媒体、名人、普通网友不断转发的过程中,迅速扩散,并不断形成话题设置。比如,网友在对灾区交通拥堵信息转发和评论中形成“理性救灾”的呼吁,并就“志愿者、记者该不该到灾区”展开争论。

  在网络捐赠方面,新浪方面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22日18时,其微公益平台协助发起36个项目,累计筹集善款突破1亿元,其中28笔企业捐款超过9269万元,94069笔个人捐款超过900万元。腾讯的网络捐赠平台则在截至4月22日22时,得到约214万网友参与,捐款额为1078万元。

  “微博传递了很多正能量,但谣言的衍生和传播速度亦非常惊人。”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沈阳在总结微博在救灾中作用时认为,社交媒体的自身缺陷仍然不可避免。

  人人网友对社交网络上有关此次雅安地震的谣言进行了整理和汇总,涉及灾情进展、灾区救援、捐赠、地震预测等诸多方面。其中流传较广的诸如:“妈妈在雅安水城县医院伤重”、“成雅高速收费”、“地震照片移花接木”等。

  “关于谣言的转发量还没有统计。”新浪相关负责人称,大灾之后的谣言传播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但与5年前的汶川地震和三年前的日本大地震相比,这次有关雅安地震的谣言无论是数量还是影响力都要小很多。

  社交网络为谣言提供了快速传播的通道,更让谣言在网友的相互监督中无处遁形。“汶川地震时谣言满天飞,日本地震时发生了抢盐风波、北京水灾时关于通州要地震的谣言也不胫而走。”前述新浪人士认为,随着用户不断成熟和理性,其对虚假信息的鉴别度也不断提高。

  除了社交网络自身的纠错机制,新浪微博等平台自身也采取了不少措施进行辟谣,比如通过微博小秘书对虚假信息打上“不实信息”标签。腾讯微博则称,其开发了“谣言终结者”、“辟谣标签”等产品用于辟谣,还有一个专门的编辑团队来扫描谣言。

  至于微信的官方公共账号,腾讯称,由于其直接显示用户所在区域,并有5人编辑团队对收到的寻亲和求助信息进行电话核实,收到的虚假信息相对较少。腾讯称,由于微信的机制与微博不同,无法评价。

 选号网小编温馨话语:本来是件好心事,可是社交网络的方大式传播,让救灾信息出现了乱象,造成了人们的恐慌,还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加强社交网络的新闻管理。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