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
本站导航
上海移动
上海联通
上海电信
网站服务
 
热门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中电信颠覆传统思维模式推翼比特平台

2014-08-06 11:14:09 来自: C114中国通信网

    翼比特平台是中电信独具特色的创新业务,甚至堪称“引领全球”。但是,成就翼比特平台的确不是它颠覆传统的思维模式,而是毅力。胡彦强开发“智能提速”可能只耗时3个月,但使其成长为商业模式、创造出一个创新的环境已经耗时三年多,甚至还需要更久的时间。而这,还是在获得中国电信认可、被各省公司接受、得到各个部门行动支持的情况下。

    近日,中国电信完成了13个省份“翼比特平台”的商用试点,并计划在9月份把试点扩大到31个省。翼比特平台就是这个希望,在2013年福建电信的试点中,翼比特平台使其试点用户ARPU值提升了近20%。

    翼比特平台向互联网应用提供“宽带提速”能力,使其用户在使用该应用时获得远远超越签约速率的带宽,迅雷利用这一能力推出了天翼光速下载业务。不久前,百度也借助中国电信这一能力提供了百度卫士视频加速器,该软件可以为视频用户免费实现宽带加速,4M的DSL可以提升至8M,而10M光纤用户则可以提升至30M;除此之外,翼比特平台还为优酷、腾讯提供服务。

    如果中国电信所有宽带用户都能接入翼比特平台,开发多个类似于“天翼光速下载”的业务,那么,中国电信宽带业务收入很可能整体增长20%。

    在经历了近几年的管道化、OTT冲击、ARPU值持续下降之后,中国电信终于找到了跟互联网企业合作的方式,开辟了宽带新大陆。对于中国电信而言,这是一个全新的、充满想象的空间,也代表着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

    而对于翼比特平台的开拓者——胡彦强来说,他只是想改变一部分传统的做法,正是这些改变,让他不知不觉加速了整个宽带变革的浪潮。

打破常规的尝试

    百度视频加速器上线半个月就突破400万用户,目前已经超过700万使用其宽带提速功能。比较而言,“最早我们做宽带提速的时候,愿意提速的用户不足4%。”这也证实了胡彦强几年前的判断——宽带速率只有能够跟业务关联起来,才能发挥价值。

    基于这一判断,胡彦强在2011年3月开发出一个被称为“智能提速”的产品,用户可以在需要的时候点击该应用实现免费提速,每个月有一定的免费提速时长。电信可以通过该产品发掘一些高带宽应用,同时也能培养用户使用该带宽的习惯。

    “智能提速”其实就是翼比特平台的前身。当时,不少省公司都开发了这一产品,但最终被用户接受,并成功产生盈利的,仅福建电信一家。究其原因,是因为胡彦强再不断打破规则。

    “传统宽带业务为了保证安全、稳定,设置了两个限制,一个是BRAS上的业务速率限制,一个是物理端口限制。”大多数省份仍然在这两个限制中做提速,而胡彦强打破了这些限制。打破规则带来的差异是:“我们提速能直接提到最大值、提速响应时间只有3-5秒。”而其他省份产品响应时间约为两分钟以上。

    以体验为标准,两分钟的差异足以决定产品生死。也正是因此,虽然很多省份都推出了智能提速产品,但真正有使用量、得到认可的只有福建电信。2011年北京通信展期间,胡彦强携其智能提速产品赴京,作为中国电信智能管道重要成果向业内展出。

    回忆当初,胡彦强说:“当时就想把这个产品做到极致、考虑用户的使用方便。”但运营商对宽带设定的限制,考虑的是业务安全、产品符合规范,“打破限制,是另一种思维方式。”

    也正式这种思维方式,为胡彦强后来打开市场奠定了基础,也成为了“智能提速”升华为翼比特平台的关键。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