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
本站导航
上海移动
上海联通
上海电信
网站服务
 
热门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休闲

新生通知书夹带手机卡 看校方和运营商怎么说

2014-09-12 11:41:54 来自: 华商报

  高校录取通知书本是每个学子十年寒窗的见证,在学子和家人眼里,都有着特殊的意义。然而近年来,一些高校通知书却成为通信企业的重要推销平台。

近日,有商洛学院的大一新生向反映,他们的录取通知书里都夹着一张联通手机卡,他们说未经个人允许,也未提供身份证件,不知道运营商是怎么给他们办的电话卡。

据了解,工信部也曾明文规定,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不得与学校签订排他性协议,也不得将电话用户身份识别卡等放在学生录取通知书中夹寄。面对这些规定,运营商为什么能够有恃无恐?近日,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采访。

 现象:录取通知书夹带电话卡

9月3日,记者在商洛学院采访时看到,学校门口每隔不到100米的距离就有一个中国联通的代办点。每当有人经过时,就有人上来询问是否是商洛学院的学生,用不用办理手机卡。见此情形,很多路人都纷纷绕行。

走进学校大门,随处可见中国联通公司搭建的代办点和迎新宣传横幅,一些穿着中国联通工作服的人员也在代办点前不停地招呼路过的学生。记者在校园内随机询问了几名大一新生,发现他们手中都拿着联通的手机卡。

刚刚完成新生报名的小陈说,学校给他发的通知书里就夹着中国联通的校园信息卡。来到学校后,他发现在学校的大门口、校外的联通营业厅都有卡片激活处,如果要开通联通的手机业务,就得先去激活一下卡片。

当记者问,通知书里怎么会有联通的手机卡时?小陈笑着说,现在都是这样。他说,通知书里夹着手机卡、银行卡的事太普遍了,不止他们学校,其他的大学也都有这种现象。

与小陈同一个宿舍的小李说,来到学校后他本来是想办中国移动的手机卡,但是一些在中国联通营业厅做兼职的学长、学姐说,在他们学校,联通的手机信号要比移动、电信的手机信号强得多。大家都劝他把那张通知书里的联通手机卡激活,这让他觉得有种被“变相绑架”消费的感觉。

一名刚激活了校园信息卡的学生说,刚到学校就有学长、学姐向他推荐中国联通的电话卡,他想着反正要换卡就办理了。至于有多少学生的通知书里有联通手机卡,他还不是很清楚,反正身边的好多同学都收到了。

 学生:谁出卖了我的个人信息

采访中,有学生表示,通知书里夹带的电话卡虽然没有强迫必须用的意思,但是他们也有一些疑惑:未经个人允许,也未提供身份证件,通信运营商怎么给他们办的电话卡?一名姓张的学生说,现在电话卡都是实名制的,但是运营商在他们不知情的情况下是如何给他们办的电话卡,是学校出卖了他们的个人信息,还是他们收到的是张“黑卡”?他说,如果有纰漏,那如果有人利用他们的身份信息办理了其他业务,是不是还要他们承担责任?一位电信业内人士说,现在手机号都要进行实名登记,没有有效身份证件,运营商是不会为其办理相关开卡手续的。但运营商为一些“大客户”提供有“绿色通道”。双方签订协议,只要提供办卡人的有效身份证号码和姓名,便可免去一些审核程序,也不会主动询问办卡人的意愿。

“学校这样做确实方便了学生,是个好事情。”一位大一新生家长说,学校的出发点是好的,应该肯定。但他觉得,办不办卡首先要尊重户主本人的意愿,学校在没有事先征求意见的情况下,就用学生的身份信息办理电话卡,不仅剥夺了学生的选择权,还对学生信息构成侵权。

家长:学校不应成为商家竞争场所


送孩子来学校报到的陈先生说,他们收到的通知书里除了电话卡,还有各种宣传资料。他说,还没开学就收到这么多商家促销,必然会影响孩子的大学生活和消费习惯。陈先生说,校园是孩子受教育的地方,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把高校变成商业服务地和商家竞争地实在有些不合适。

业内人士表示,录取通知书夹带商业卡的背后,其实暗藏着巨大的利益链条。一些商家利用刚入学的新生对校园生活及信息资源的需求,推出一些强制性的消费套餐,来扩大自身经济利益,实际上在无形中侵害了学生的利益。

 校方:学校与联通有合作协议

9月10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商洛学院宣传部一名工作人员说,他们学院跟中国联通公司签订有战略合作协议,在录取通知书里夹带电话卡在他们学校还是第一次。

该工作人员说,他们学校跟中国联通公司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联通公司给他们学校的特困生一些资助,帮助学生继续完成学业;另一方面学校的市场对联通公司开放,开学时租赁一些场地给对方开展营销活动。

该工作人员说,他们学校今年一共招录了2900多名新生,联通公司给每个人都提供了一张内含30元话费的电话卡。至于电话卡学生用不用,是完全自愿的,任何人都不会强求。

联通公司:给学生的卡是实名制的

中国联通商洛分公司集团客户部总经理毛繁说,他们公司跟商洛学院签订了5年战略合作协议,去年一起开发了个信息平台。今年他们给商洛学院每个新生都发了一张30元的校园信息卡,学生只要登录学校的信息平台,输入身份信息确认就可以使用。当记者提出工信部严禁在录取通知书中夹带电话卡时,毛繁说,他们给学生发的不仅仅是一张电话卡,除了打电话还有其他一些功能。同时,毛繁也承认他们给学生的校园信息卡是实名制的,但是对于是如何获取学生身份信息的,他一直避而不答。

 工信部:多次发文禁止通知书夹寄电话卡

据了解,早在2011年7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就在其网站发布通知,规定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不得与学校签订排他性协议,也不得将电话用户身份识别卡等放在学生录取通知书中夹寄。

2013年4月19日,工信部又一次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校园电信业务市场经营行为的意见》,明确规定:电信企业应当公平竞争,守法经营,保护用户合法权益,保障用户知情权、选择权,不得与学校等各级教育机构或下属部门签订排他性合作协议(含口头协议),禁止或限制竞争对手进入校园开展电信业务营销活动;不得非法获取学生、教师或学生家长(以下简称校园用户)个人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信息),未经本人许可向校园用户邮寄或与其他单位合作邮寄移动电话用户身份识别卡和业务宣传资料等。

2013年6月4日,陕西省通信管理局转发了工信部的意见通知,要求各运营企业省公司切实加强对基层员工和代理代办人员的管理,对于代理代办人员的违规行为将追究委托方企业的责任。


相关资讯